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装载机 >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装载机

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024-09-24 19:39:47 装载机 0人已围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汶川地震时为什么救援人员要跳伞呢?直升机飞不过去吗?

在汶川地震期间,其实是出动了100多架军用和民用直升机,同时累计飞行1000多架次。当时,全国也就只有500架直升机,可以说四分之一的直升机都到了汶川。

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可以说汶川地震的2008年,是我国直升机救援元年。现在截止到2017年,我国光是专业医疗救援直升机就有354架,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27架。在大地震当中,真正需要的是中型和重型直升机。

续航时间较长,可以携带较多的设备在目的地上空长时间盘旋。一般的轻型直升机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且,还需要很多专业设备,比如,探照灯、光学/红外成像仪、雷达、信标设备,还有绞车和吊篮。

并不是任何直升机都适合去地震灾区从事救援工作,那些小直升机,只是观光用途,根本无法救灾和运输。为此在汶川地震以后,我国特种直升机得到了极大发展,卡32消防直升机,直15直升机,米26重型直升机,还研发了AC-311、AC-312等型号的直升机。

当时在汶川地震,2架米26重型直升机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工作中,两架米26直升机,共向排险现场吊去了80余台挖掘机,装载机等大型器械。

在汶川表现最好的黑鹰直升机,现在已经国产化,也就是直20直升机。这种直升机具备较好机动性能,以便能够在复杂环境下执行任务,例如西南地区,这里多山地峡谷,气象条件下复杂,对于直升机飞行和机动性能要求较高。

感谢邀请!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超过唐山大地震里氏8.0级强烈地震。这场地震的震级之高、破坏之大、营救之难,举世罕见。5月14日,人民解放军空降部队的15名空降兵首次在因地震和外界隔绝的阿坝地区成功伞降,这也是我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和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救灾。同一天,首批运载救援物资的直升机也降落在地震中心汶川县城。

地震灾区的地质和气象环境复杂,很多救援点是在三面环山的半山腰斜坡上,这是上有高压线,下有电网钢索。有时,直升机飞进去旋翼距离悬崖峭壁和线网只有5米,操控稍有不慎就能导致机毁人亡的事故。所以直升机进入灾区的危险性还是很高。5月31日,我军一架米-171直升机在执行完任务后,返航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因局部天气变化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而失事。

直升机救援对于恶劣气象条件很敏感,严冬、酷暑、暴雨、浓雾、风沙都可能使行动受到影响而引起灾难性后果。伞降同样会受到目的地地形因素制约,在山区伞会面临部队难以集结,机动、保障困难;在平原空降,水网稻田密布,河流也会带来很多困难。丘陵地区空降则会遇到雨裂冲沟和断崖等。

相对而言,直升机救援的适应性更强。但是在飞行和悬停中易收到风向和气流的影响。阵风或强烈的热气对流都会对直升机的稳定在造成影响。当气温低于5摄氏度、云中含水量较大时,直升机的发动机进气口、旋翼水平安定面、应舱玻璃和空速表感应器都容易结冰。因此在不熟悉着陆点的气象情况下,还是不能贸然进行降落,否则极易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

感谢,邀请回答。

汶川地震,我是经历者也是参与者,现在回想起来都令人心生恐惧,悲痛万分,自然的力量是人类完全不能抗衡和比拟的。

当时地震发生,开始几秒钟大地颤抖,房屋左右摇摆,持续开始倒塌,山地滑坡。四川地属丘陵盆地地形,多高山,地势起伏较大,汶川位于川西,位于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过度段,山势起伏大,峡谷沟壑众多,刚好处于龙门山地震带,地震活跃。汶川地震发生后,不能让直升机直接进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较为平坦地势主要集中在岷江河床沿岸,因多处山体垮塌,道路中断,沟壑两边平坦河床成了堰塞湖,随着余震山顶不停掉落石块和塌方,不能为直升机腾出场地,就算有也不安全。

2、汶川多高山,海拔高,山间多云雾缭绕,地地震发生后天气状态也不好,为直升机进山不能提供良好的视线强行进去会机毁人亡风险增加。

3、汶川要进入,是峡谷地带,需要沿岷江河流进发,穿越峡谷需要有经验丰富飞行员探路,标出航线和障碍物位置,地震发生时,没有领航机探路,也没有一条准确的航路,大规模直升机进入,也会增加风险。

为了与时间赛跑,为灾区抢救更多生命财产,我们人民军队选择跳伞进入,也是无奈之举,让我们年轻的军人从万米高空跳伞用自己生命,拯救别人的生命,这种崇高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真应该为他们鼓掌,你觉得军人品质让你为之感动吗?


十年前,汶川地区集中了举国上下1/4左右的直升机,总计百余架,累计飞行千余次,直升机是这场牵动中华十数亿同胞心的大灾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诚如题主所言,在救灾之初,直升机确实存在无法进入灾区着陆救援的情况。事实上,当年第一批人民英雄的5000米高空“盲跳”的危险系数不亚于直升机冒险在汶川震后的复杂气流下执行山区着陆,但是灾区的人民群众当时危在旦夕了啊,这时候,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避免直升机贸然着陆机毁人亡,先“跳下去”已经是迫在眉睫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选择了。

图——米-171直升机

# 进不去的最大困难——高海拔、山区复杂气流和低温环境、未知地面情况

# 不是说直升机飞不过去,是当时我国所拥有的直升机“不行”

前面说了这么多,听起来似乎直升机“很弱”,实则不然,如果当时中国拥有配备搜救装置的黑鹰、种马或者支奴干,或者有着大批米-26,退一步讲,有着如今的AC313、Z-18,进场救人的能力也翻个倍了。可是当时呢,我们主要能出动的是米-171、用了几十年的老旧黑鹰,技术状态不足、规模数量不够,压根就没有应对汶川地震这种巨大灾害的能力。这也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直升机救援的驱动之一,2008年也因此被业内称为“中国直升机救援发展元年”。

图——中国的老黑鹰直升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制约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原因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